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03篇
综合类   418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的背景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物流概念与研究地域的范围进行界定,进而对我国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组织形态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在泛珠三角区域的物流经济要素处于以集聚为主的阶段,物流经济空间组织采取点、轴、网、面模式,合理的人为调控和组织可以有效促进空间结构的演化,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2.
黄山地区野生蔬菜资源丰富,约有300多种,且蕴藏量大。对黄山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黄山地区的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污水系统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碧清  高洁  张杰 《四川环境》2004,23(4):68-71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环境现状;阐述了城市污水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的利弊;指出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是形成良性水循环的有效途径,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已建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污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认为污水系统规划要改变传统设计方法,应方便再生水回用,由经济、技术、地理等综合因素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厂厂址与数量,选择适合各排水区域水质水量的工艺流程,预留污水厂与再生水回用管线分期发展的空间,应优先选用国产污水处理设备,尽可能维持城市河涌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44.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practical proposal for progres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w. It examines the prospects for an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w to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more effective, coherent gover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w is briefly defined an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provided. Different degree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law are described. Certain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also highlighted.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principles may serve to guide law‐makers and jurists wher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conflict or overlap. Continuing, underlying ques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vernance are addressed and its global frameworks analysed. The article also focuses on the 2002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ld in Johannesburg in August‐September 2002, and its specific mandate for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 to take related legal developments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advances a proposal: that governments,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actors establish a ‘network of inquiry’ with members from relevant groups, including legal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expert groups, in order to follow, research, analyse and debate legal developments in a balanced way.  相似文献   
45.
ABSTRACT: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based on mechanical movement of soil have induced land degradation in most agricultural areas due to soil erosion and soil fertility losses. Thus, farmers have been increasing fertilization rates to maintain an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crop yield. This practice has resulted in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and lake eutrophication in many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he Patzcuaro watershed in central Mexico to develop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hat prevent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fertilizers. Organic matter (OM) and nitrogen (N) losses in runoff and nitrate (NO3‐N) percolation in Andisols with corn under conventional till (CT) and no‐till (NT) treatments using variable percentages of crop residue as soil cover were investigated for steep‐slope agriculture. USLE type runoff plots were used to collect water runoff, while suction tubes with porous caps at 30, 60, and 90 cm depth were used to sample soil water solutes for NO3‐N analyses.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N and OM losses in runoff as residue cover increased in the NT treatments. Inorganic N in runoff was 25 kg/ha for NT without residue cover (NT‐0) and 6 kg/ha for the NT with 100 percent residue cover (NT‐100). Organic matter losses in runoff were 157 and 24 kg/ha for the NT‐0 and NT‐100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Nitrate‐N percolation was evident in CT and NT with 100 percent residue cover (NT‐100). However, NT‐100 had higher NO3‐N concentration at the root zone,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fertilization rates with the use of NT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46.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同时也随之产生的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笔者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特征,就如何提高国家经济安全水平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探讨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从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影响经济安全因素中,找到影响经济安全的基本要素,据此从统计的可行性角度,科学地构建了评估经济安全的指标体系。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综合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提出了有关保证经济安全的策略,以便当我国在知识经济来临之时,保证经济快速发展,能在经济全球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7.
利用长江经济带110个地市1990~2013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水平的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对RD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市的经济增长与RD投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RD短期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效应;2RD人员投入产出弹性高于RD经费投入,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对RD人员的依赖性更大;3RD投入表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但RD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则表现出中西部大于东部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东中西区域经济特征不同。最后,从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制定RD投入中长期计划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49.
提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协调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从企业类型、环境因素等视角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RD支出的增长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作用效应尚未达到显著状态;研发机构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而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市场的互动效应尚不显著;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效率,却显著降低了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高,内资企业的规模效率最高。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